2020年天合人工成本占比7.1%、制造费用占比18.4%,合计25.5%。
其中,182mm电池片价格已达1.20元/W。一、运营端我们在今年4月的文章《成本向下,负担向上,光伏收益率难逃宏观局限性》中进行了分析,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将不再由制造端成本主导,而是由宏观收益率决定,尤其在利率下行、投资不足、低成本长期资金涌入的宏观背景下,光伏电站的预期收益率更是呈现下降趋势,对投资成本的容忍度不降反升。
硅料:单晶致密料近期主流报价达到27万元/吨,在前期25万元/吨的高位平台上继续向上突破,进一步挑战行业想象力。因此,认识光伏产业链的势力情况,尤为重要。市场经济就是如此残酷,在内卷的光伏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光伏行业内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,哪怕有一刻的供需失衡,都会充分反映在价格上。01制造端价格逆势一涨再涨光伏制造端掀起新一轮涨价潮。
因此,关键是制造端与资源端之间的博弈,目前这种博弈仍处于混沌状态,简单粗暴,就是以简单的市场供需为准绳,局部的、短期的、供不应求的环节,自然掌握产业链话语权。从当年的单晶硅片,到近年的硅料,无不如此新特能源硅料长单签约量排名第二,长单累计签约总量达105.505万吨;保利协鑫长单签约量排名第三,累计签约量78.515万吨;大全长单签约量78.515万吨,排名第四。
随着企业在手订单不断增加,为保证原材料供应,企业产能扩张同步提速,详见(老牌企业杀回硅料战场 新一轮洗牌欲来)。除了长单之外,天合光能携手通威联合投资4万吨高纯晶硅;晶科不仅联手通威共同投资了4.5万吨的多晶硅项目,同时战略入股内蒙古新特能源10万吨多晶硅项目;晶澳除入股新特能源10万吨多晶硅项目之外,还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参与通威10万吨多晶硅项目。在大单频签的背后,暗藏的是硅料巨头们的市场争夺战。由此可见,在超1161.1GW巨大产能需求之下,硅料作为上游的核心材料,其紧缺程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硅片企业一边马不停歇的扩产、抢料,一边加速签署销售长单,抢占下游市场份额;疯狂的竞争之下,硅片成为产业链上卷的最狠环节!从硅片企业与下游企业签署的长单情况来看,自2020年以来,老将隆基、中环在手硅片长单总量约107.782亿片、12.7亿片;硅片新秀双良节能、上机数控、京运通紧随其后,在手总量分别为91.62、84.2、48.3亿片。随着国内融资环境不断改善,硅料五巨头除通威早在2004年登陆上交所之外,其他4企纷纷加速回A股上市步伐。
美科硅能源自2020年与通威签署6.88万吨硅料长单后,2022年再次签下25.61万吨硅料。其他海内外老牌硅料企业,如亚洲硅业长单签约总量16.981万吨、OCIM7.77万吨、瓦克7万吨以外,东方日升收购的聚光硅业也与上机数控签订了5万吨价值64亿元的多晶硅销售合同,产量锁定到2024年。其中,2020年硅料签署总量达85.53万吨;2021年硅料签约总量171.591万吨,同比增长100.62%;而2022年仅7个多月的时间里,长单签约总量已达129.13万吨,约占到2021年长单总量的75.2%。巨大的产能驱动之下,让新兵们强势加入上游资源争夺站。
具体到企业来看,自2020年以来,通威硅料长单签约总量最大,累计达129.32万吨。从时间节点上来看,2022年企业开始高歌猛进,分别与通威签署了22.25万吨硅料,与新能能源签署20.19万吨硅料,锁定了未来4-7年总量高达42.44万吨长单供应,锁料总量较2021年增长164.99%。云南宇泽与通威签署了16.11万吨硅料,锁定了未来4年长单供应值得一提的是,硅片企业一边马不停歇的扩产、抢料,一边加速签署销售长单,抢占下游市场份额;疯狂的竞争之下,硅片成为产业链上卷的最狠环节!从硅片企业与下游企业签署的长单情况来看,自2020年以来,老将隆基、中环在手硅片长单总量约107.782亿片、12.7亿片;硅片新秀双良节能、上机数控、京运通紧随其后,在手总量分别为91.62、84.2、48.3亿片。
从抢料大军来看,主要由硅片龙头、一体化企业、跨界新势力三股势力组成。随着国内融资环境不断改善,硅料五巨头除通威早在2004年登陆上交所之外,其他4企纷纷加速回A股上市步伐。
今年5月,协鑫科技表示正酝酿A股上市可行性。新特能源硅料长单签约量排名第二,长单累计签约总量达105.505万吨;保利协鑫长单签约量排名第三,累计签约量78.515万吨;大全长单签约量78.515万吨,排名第四。
引发硅料巨头们市场争夺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硅片疯狂内卷硅片等下游环节产能急剧扩张之下,对上游硅料需求巨大。美科硅能源自2020年与通威签署6.88万吨硅料长单后,2022年再次签下25.61万吨硅料。具体到企业来看,自2020年以来,通威硅料长单签约总量最大,累计达129.32万吨。随着2023年跨界而来的合盛硅业、宝丰集团、润阳、晶诺等跨界企业硅料产能即将释放,老牌硅料龙头保卫战也愈发激烈。其中,风头最强劲的当属双良节能,长单签署总量约58.45万吨。眼下,硅料价格已经从年初的238元/公斤一路狂奔至305元,再一次超出市场预期。
双良节能、金阳新能源、京运通等扩产规模分别达20GW及以上。其中,2020年硅料签署总量达85.53万吨;2021年硅料签约总量171.591万吨,同比增长100.62%;而2022年仅7个多月的时间里,长单签约总量已达129.13万吨,约占到2021年长单总量的75.2%。
高景太阳能抛出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扩产规划,并且一期工程已提前投产。隆基分别与新特能源、通威、亚洲硅业、保利协鑫和OCIM签署了27万吨、20.36万吨、12.48万吨、9.14万吨和7.77万吨,总量达76.75万吨。
高景太阳能自2021年拿下19.83万吨多晶硅长单后,2022年再度发力,与通威签订21.61万吨长单,锁定未来4年硅料供应。6月29日,新特能源宣布A股上市获受理,距离上市又进一步。
其中,硅片双寡头,隆基和中环自2020年以来分别宣布了超100GW、80GW大规模的扩产规划。硅料涨价几时休?当多晶硅价格再一次刷涨后,光伏人已无力预判硅料价格的顶点。江苏美科宣布35GW大尺寸硅片扩产规划,2021年底已完成12亿元B轮融资,产能建设提速。而随着长协年限的拉长,未来留给新入者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被压缩。
为保障一体化产能同步,企业纷纷与上游企业签署长单保料。经历卡脖之痛后,以晶澳、晶科、天合等为主的组件企业纷纷加码一体化进程。
为保障产能落地,中环与保利协鑫、新疆大全分别签署了35万吨、4.1万吨的长单合约。晶科与通威、新疆大全、瓦克签约16.3万吨。
硅料龙头争霸近年来,在硅料持续供货焦虑下,市场保供大战愈演愈烈。据统计,我国2020年、2021年硅片、拉棒扩产规模分别超331.6GW、339GW,而2022年至今硅片扩产规划也已超491GW。
这其中,有人实现弯道超车,有人黯然退场,究竟谁是最后赢家?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协鑫签署了5年超204.5亿元长协订单,打破了市场3年长协常规后;通威签署了6年644.1亿元长协,再次刷新长协年限;而近期特变签署了8年长协,记录再一次被打破。由此可见,在超1161.1GW巨大产能需求之下,硅料作为上游的核心材料,其紧缺程度。上机数控在2021年强势锁料30.255万吨,先后与新特能源、新疆大全、聚美硅业分别签署7.035万吨、5.37万吨、5万吨多晶硅料后;两次与保利协鑫分别签署3.1万吨、9.75万吨包括块状硅和颗粒硅的长单合约,锁定未来3-5年硅料供应量,锁料规模仅次于晶澳和中环。
随着企业在手订单不断增加,为保证原材料供应,企业产能扩张同步提速,详见(老牌企业杀回硅料战场 新一轮洗牌欲来)。2021年7月,大全能源登陆A股,并通过IPO募集约64亿元,用于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和年产35000吨太阳能光伏多晶硅项目。
跨界新人秀宇泽、宝峰时尚、高景在手订单分别为10.6亿片、4亿片、3500万片。其中,2022年签约总量最大,分别与美科硅能源、双良节能、云南宇泽签署了高达105.94万吨硅料长单。
涨价潮下,硅料企业签出千亿长单,硅片企业超1161.1GW扩产规划,新势力崛起,老牌龙头企业发威,光伏产业链新一轮洗牌酝酿爆发。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,自2020年以来硅料长单签约总量达386.251万吨。